Ogoh-ogoh 的故事
2017/03/23

  印度教新年“静居日”即将来临,巴厘岛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制作Ogoh-ogoh,它们是大小各异、形状夸张的雕像,有獠牙、巨乳、怒目、长舌等,例如:

  什么叫Ogoh-ogoh?很抱歉,小编还未能为它取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字(吐舌)。 对普通人特别是游客来说,Ogoh-ogoh就是“静居日”前夕,巴厘岛村民抬着的大型雕像,在村附近巡游后付诸一炬、烧成灰烬的东西。而在巴厘印度教文化里,宇宙和时间的力量深不可测,也不可反抗,Ogoh-ogoh则是表达这种力量的雕像。印度教学者认为,制作Ogoh-ogoh并举行巡游的过程,象征人类对极强的时间及宇宙力量的领悟。这种力量可分成两种,一种是大自然的力量,一种是人类自身的力量,这两种力量联合起来,既可以破坏世界,也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
  那Ogoh-ogoh跟“静居日”有什么关系呢?为什么大怪物似的东西做好后还要被烧掉?关于Ogoh-ogoh的来历,有好几个版本。有的说始于公元12世纪左右巴厘国王查亚·潘古斯和江婧薇(查看历史消息《巴厘有座“平安村”》一文)时期,那时印度教徒们使用Ogoh-ogoh拜祭祖先。有的说巴厘国王查亚·潘古斯和江婧薇去世后,百姓们以他们为原型,做成兰东巴龙雕像(Barong Landung, Barong指“巴龙舞”,Landung指“高大”,查看历史消息《爱情故事见证文化交流》),每逢加隆安节,居民抬着两尊雕像沿街巡游,用于驱赶村子附近的恶魔。从此,巴厘人也制作各种形状夸张的雕像巡游。还有一说,巴厘岛有很多擅长木雕、石雕的工匠,平时跟木头和石头这些硬物打交道太多了,想用别的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技术,就改用竹子、藤条、纸等软性材料做雕像。原先只使用简单的木头或竹子制作Ogoh-ogoh,后来加上纸浆和粘合剂,并涂上颜料,或改用铁丝制作框架,使之更加结实。

(制作Ogoh-ogoh)

  至于Ogoh-ogoh雕像的主题,则多种多样,包括皮影戏里印度两大史诗《罗摩衍那》和《摩诃婆罗多》中的各位大神(印尼皮影戏常以印度两大史诗故事为主)、宗教文学中的人物、现代主义风格的人物、不含宗教意义的政治人物等,但必须远离色情和负面形象,不能借此污蔑个人或团体,以反映各神、自然与人的和谐为主。如今,年轻人充分利用制作Ogoh-ogoh的机会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反映当今各种社会和自然现象。

(准备参加巡游的Ogoh-ogoh)

  对巴厘人来说,Ogoh-ogoh代表人类自身的“负能量”,在“静居日”前在村附近举行巡游,在村周围的恶魔跟随着Ogoh-ogoh离开,最后一把火烧成灰烬,各种恶魔也随之消失,用焕然一新的状态迎接新年的到来。因为焚烧雕像会污染环境,现在通常的做法是象征性地破坏雕像。

(“静居日”前一天傍晚开始巡游)

(巡游结束后焚烧雕像)

  有工匠专门制作Ogoh-ogoh供出售,小的只有半米高,大的高达3、4米,价钱从50万盾(约人民币250元)到1200万盾(约人民币6000元)不等,有的工作室每年能接到上百个订单。有的县市村镇还会进行评选,看谁做的Ogoh-ogoh形象最夸张、最突出、最有创意。

(待售的小型Ogoh-ogoh)

 

(图片源于网络,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)